庭院景观设计之日式枯山水 枯山水庭园是源于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,多见于小巧、静谧、深邃的禅宗寺院。在其特有的环境气氛中,细细耙制的白砂石铺地、叠放有致的几尊石组,就能对人的心境产生神奇的力量。
历史上真正的枯山水庭园起源于镰仓时代,但在室町时代达到了极至。日本室町时期的朝廷贵族、禅宗僧侣是当时社会上层人物,贵族们在自己的居住地里为享乐造起庭院,禅宗僧侣们为建造修身的场所造起了庭园,开始通过置于空地的石块来表达山岛之意象。这一时期诞生的著名的京都龙安寺庭园则是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之作。
早在平安时代的造园专著《作庭记》中写到:“ 在没有池子、没有用水的地方安置石子、白砂造成枯山水。枯山水庭园以石头、白砂、苔藓为主要材料。用白砂和形状各异、大小不等的石头来组合大自然。所谓枯山水就是用石头、石子造成偏僻的山庄 、缓慢起伏的山峦,或造成山中村落等形象。”其中,所提及到的枯山水庭园并非现在通常所指的那种以砂代水,以石代岛的枯山水,而仅仅指无水之庭。不过那时的“枯山水”可以说具备了后世枯山水的雏形。
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。它占地呈矩形,面积仅330平方米,庭园地形平坦,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。石以二、三或五为一组,共分五组,石组以苔镶边,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。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。看是白砂、绿苔、褐石,但三者均非纯色,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。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、植物的软与石的硬、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,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。因其属眺望园,故除耙制细石之人以外,无人可以迈进此园。而各方游客则会坐在庭园边的深色走廊上,有时会滞留数小时,以在砂、石的形式之外思索龙安寺布道者的深刻涵义。 |